来源:中国环境、生态环境部、网络等,整理环保水圈
作为水污染治理的最后一道防线,污水处理厂原本是提高水环境质量的治污单位。但从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通报的案例来看,多个省份多家污水处理厂出现“翻车”情况。那么,污水厂日常运行,需要关注这些细节,巡查要点有哪些?下面随绿日环境一起来了解一下:
1、预处理段细节要点
在预处理段问题主要集中在:设备损坏;生物暴露风险高;悬浮物去除率低;环境条件恶劣。
粗格栅运行需要注意:栅渣掉落;底部链轮堵塞;主动链轮起到保护格栅整体作用;及时更换两侧橡胶挡板。
细格栅运行需要注意:格栅耙齿损毁;运行轨道磨损、转动轴拉弯;栅渣处理;连续运行。
精细格栅运行需要注意:定期冲洗栅渣;高压水冲洗;配置加压泵、储水罐;两侧挡板设置相应高度。
水泵检修需要重点关注:密封;叶轮;电缆;导轨。
曝气沉砂池的运行要注意:曝气量的控制;出砂廊道的清洁;统计砂水分离器的运行分砂情况。
旋流沉砂池的运行要注意:提砂系统功能的良好发挥;检查搅拌叶轮的速度;统计砂水分离器的运行出砂情况。
预处理段需要注意的工艺细节:浮渣的有效去除;污水提升效能的良好发挥;除砂作用的保证;细节化的管理提升工艺效果;良好的工艺效果在运行细节中的体现。
2、生物处理段细节要点
正常活性污泥的感官表现:视觉,土黄色/褐黄;嗅觉,土腥味;结构,片状;泡沫,易碎。
日常活性污泥巡检需要注意:活性污泥的曝气;活性污泥的曝气;活性污泥的泡沫。
活性污泥取样时要注意:取样设备;取样位置;取样防护;样品时间;满瓶取样。
活性污泥沉降比要重点观察:沉降过程;泥水分界线;上清液;沉淀污泥密实程度。
活性污泥沉降比异常情况:悬浮絮体多;不沉降;上清液模糊。
生物池曝气正常情况下的感官感受:表面气泡均匀、无泉突和水面静止;泡沫无明显堆积;末端气味为活性污泥气味,无污水味。
生物池推流搅拌管理要注意:推流效果的观察;推流器振动的检查;及时检修损坏的推流器;电缆和推进器同时放置。
生物池内回流管理要注意:脱氮功能;内回流泵;内回流与进水水量比例;溶解氧的控制。
生物池外回流巡检要检查:检查运行电流、电压、水泵导轨的震动等是否正常工作;检查外回流污泥是否与进水均匀混合;检查混合液泥水分离构筑物,泵房泥位、液位等。
二沉池巡检要注意:表面飘泥情况;出水悬浮物情况;回流污泥情况;浮渣挡板情况;浮渣井情况。
3、深度处理段细节要点
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:进水水质;药剂质量;设备管理。
高效沉淀池易发生的问题:污泥松散上浮;容易滋生绿藻;产生污泥死角,导致污泥上浮;容易出现斜管塌陷。
过滤的类型有:采用填充滤料过滤的V型和D型滤池;采用滤布的滤布滤池;采用膜分离的超滤膜滤池;采用流态化滤床的活性砂过滤;带有反硝化功能的反硝化深床滤池。
常采用的消毒方式:紫外线消毒;氯族消毒;臭氧消毒。
4、污泥处理段细节要点
污泥处理中的各类型污泥含水率:初沉池污泥:95~99%;生化剩余污泥:99%;深度化学污泥:95~99%;泥饼:60~80%。
PAM在配药过程中要注意:药粉洒落;水、药配比;熟化观测;药效周期。
污泥投配泵管理要注意:避免空载;砂粒去除;切割机配套;及时清洗。
污泥车间需要进行生产统计的内容:药耗数据;生产指标,每日进泥量、泥饼量、前后含水率变化;指标统计,运行数据;生产指导,进出水水质变化、生物池过程参数变化。
本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。